四川新华发行集团

他曾向图书馆捐赠一卡车采访手记——出版人追忆著名作家叶永烈:

来源:中国图书出版网 发布时间:2020-05-18 分享:

     5月16日,北京图书大厦在一层人物传记著作展台集中展陈叶永烈著作,供读者阅读购买。

     本报记者 李婧璇 摄

??5月15日,为几代读者回答“为什么”的叶永烈永远地走了。《十万个为什么》从1961年到2013年共出版了6版,叶永烈从20岁“加盟”,直至年已七旬仍然积极参与写作。他的生命中延续着对科普的热爱与思考。

??这几天,很多出版人追忆了和叶永烈的交往。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写作中,叶永烈留下包括科普科幻、纪实文学、人物传记、游记、小说等逾3500万字的著作。他的一生都在用作品带读者看世界。

??用一生回答“十万个为什么”

? “2016年上海书展一场签售活动后,我送叶老回家,因不熟悉路况误走了一条单行道。摇下车窗时,交警竟认出了坐在车上的叶老,特意向他敬了个礼。”时任湖北科技出版社科普编辑部主任的刘辉回忆说。

??20岁的叶永烈自小爱好写作,因为在北京大学学习化学专业,以出版一册风格独特的《碳的一家》吸引了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注意,随后进入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写作队伍。在化学分册,175个为什么,他写了163个。而后天文气象分册、农业分册、生理卫生分册,第一版共947个为什么,他写了326个,占了近1/3。他也是这套书最年轻的作者。

??半个世纪后,2011年第六版筹备之时,70多岁的叶永烈兴高采烈去做“东方少年科学讲坛暨《十万个为什么》全国征集活动讲座”,和孩子们互动。“这套书时间跨度大,不同年代小朋友的为什么肯定大不一样。”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洪星范回忆起第六版策划工作,对叶永烈的这句话印象深刻。而具体到参加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写作,叶永烈坚持只参与撰写化学分册的内容,并且每一篇都是在时代背景下的重新创作。

??洪星范说:“虽然叶老在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中只参与了化学分册的撰写,虽然第六版有来自世界各地的700多位作者,但我们认为他无疑是作者队伍中最耀眼的一位。”叶永烈全程参与了第六版的策划,提出诸多建议。

??一转眼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已经推出近7年了,叶永烈又开始关心起第七版的编纂工作:“我认为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第七版就应该是全媒体版。”于是,2018年《十万个为什么》舞台剧推出之时,尽管叶永烈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但他还是坚持到上海大舞台为这一全新形式的《十万个为什么》助威。

??少年儿童出版社原副社长、副总编辑李名慈回忆,叶永烈常说,前瞻的、身边的科学都可以借助比喻、举例等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小读者讲清楚。至于更深入的探寻,那恰可以引导孩子们读更多的书。

??背靠图书馆,也建设图书馆

??叶永烈曾撰文说,当年为了写好《十万个为什么》,逼着自己看了大量的参考书,好在北京大学有着极为丰富的藏书,使其如鱼得水,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事实上,北大毕业后的叶永烈一直在建设自己的家庭图书馆,很多出版人见识过他家中图书馆的“阵势”。

??“他有一个大柜子,各种抽屉里放着1万多张卡片,每个卡片大约两张银行卡大小。卡片上记着各种各样的资料,存放非常整齐。”李名慈说,叶永烈的高产与他强大的资料收集能力有关。“除了吃饭睡觉,他似乎总在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而且随时记录,一有感悟马上就动手写,即使在飞机上也不闲着。”

??“叶老家的上层原本是游泳池,不过没有水,被书柜占满了。”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何龙说,在编辑“中国科普图书大奖典藏书系”时,曾从叶永烈家中借回来一堆图书。叶永烈也是一个“资料馆”,对于老一辈的科普作家、作品,他可以把各种信息信手拈来。

??“他曾向上海图书馆捐赠了一卡车的采访手记,现在许多都已经转化为宝贵的数字化资料。”洪星范说,叶永烈家里的藏书整整齐齐、分门别类,随时可查阅。“很惭愧,作为出版人,我们很多时候要向他求助图书资料和版本。甚至是《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资料,也没有他收集得那么完整、整齐。”

??坐拥家庭图书馆的叶永烈知识相当广博。天地出版社编辑李建波说,2016年世界读书日时,他曾陪同叶永烈去南昌参加读者见面会,在与当地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闲聊时,叶永烈讲起了海昏侯、滕王阁的故事。“他讲的那些知识是我这个曾在南昌读书、工作过8年的江西人闻所未闻的,颇觉汗颜。”

??讲座的PPT做得也很用心

??叶永烈的作品体裁多样,不乏市场爆款,也有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各类大奖的图书。

??认真细致是叶永烈留给编辑的印象。李建波在“上海三部曲”“红色三部曲”书稿编辑出版过程中,与他有数十次的邮件、电话、微信往来,往往发去一个几十字的邮件,他会回几百上千字的复信。“不得不叹服于他的认真。”

??2017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李建波曾拜访叶永烈,与他沟通“上海三部曲”之一《海峡柔情》发布会相关事宜。8月的上海很热,下午3点多从书房走出的叶永烈展示了即将出版的一个旧书稿,说已经连续修订了半个月,为了赶出版进度,常规的午睡都取消了。“看着77岁、拿手帕擦汗的他,佩服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李建波回忆说,叶老真正做到了日日著作无虚度。

??“70多岁的叶老,连讲座中的PPT都做得很用心。”刘辉回忆说,2016年的一场讲座中,叶永烈用精心准备的屠呦呦故事PPT点燃小读者向科学家学习的热情。此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不久,现场三四百名小读者听得入迷。

??对写作与讲座认真的叶永烈,在其他一些问题上又并不较真。

??《小灵通漫游未来》这部写于1961年的作品很多科技幻想已经是当下的现实,比如对数字图书馆,书中写道:“您要什么书?请把书名写在下面的玻璃片上。”书中还科幻出了移动通讯、智能手机等。此后,叶永烈继续创作了《小灵通再游未来》《小灵通三游未来》。

??进入新世纪,一群创业的年轻人计划推出小灵通手机。有人提醒,应该征得《小灵通漫游未来》作者叶永烈的同意。当他们找到叶永烈,表达了用“小灵通”注册商标的意愿时,他爽快地签署了正式的授权书。何龙向记者讲述了这个故事,感叹大作家的大情怀。

??对于少年儿童出版社,叶永烈更是充满情感。李名慈说,西部大开发时,他策划了一套书《小灵通西部行》,希望借助小灵通向小读者讲述10个西部省份的风土人情,让西部的孩子热爱家乡,让东部的孩子了解西部。叶永烈听后全力支持。

??洪星范说,叶永烈早已成为知名的大作家,但只要是少年儿童出版社邀请他参加各类活动,他从不推托。对于《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编辑曹燕芳,叶永烈始终称其为老师,感念她是自己的领路人。“曹燕芳重病期间,他们曾一起探望。如今,叶永烈也离开了,我们出版人要把《十万个为什么》做得更好,带给更多少年儿童,以纪念他们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