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华发行集团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做强、做优、做大骨干文化企业

发布时间:2018-12-10 分享:

       近日,中宣部召开了全国“30强”文化企业座谈会,座谈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发表了讲话,他指出2017年,全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30强”文化企业主营收入3768亿元、净资产4569亿元、净利润421亿元,均创历史新高。面对新的形势任务,需要做强做优做大骨干文化企业,从融合发展能力、资本运营能力、科学管理能力三大方面打造越来越多有较强实力竞争力的“文化航母”和有较强影响力、美誉度的知名文化品牌,助力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做强、做优、做大骨干文化企业,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8·21”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强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着力点,也为文化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科学路径、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化企业是文化市场的主体,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力量,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力军。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文化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活跃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全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现在的“30强”文化企业主营收入3768亿元、净资产4569亿元、净利润421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2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做强做优做大骨干文化企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文化使命,聚焦文化主业,以守正创新为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切实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打造越来越多有较强实力竞争力的“文化航母”和有较强影响力、美誉度的知名文化品牌,助力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融合发展能力,培育发展新的动能。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开发潜能。广大文化企业要在运用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模式上用劲发力,加快优化升级步伐。一方面,围绕“互联网+”,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机遇,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新兴前沿技术的应用,大力培育发展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知识服务等新业态,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另一方面,围绕“文化+”,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寻找与信息、旅游、教育、农业、体育等相关行业深度融合的契合点,培育新的消费模式,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3

      着力提升资本运营能力,高效合理配置资源。鼓励文化企业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有效对接,通过上市融资、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拓展融资渠道,增强自身实力竞争力。积极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打造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集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为打破行政区划束缚、推动资本与文化项目对接、实现文化融合创新发展开辟了广阔舞台和美好前景。鼓励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加强资本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4

      着力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是企业不断壮大、持续发展的基石。一方面,按照公司治理的一般要求,推动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提高企业管理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充分考虑文化企业的特点,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双效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体现文化创作、生产、传播规律的管理架构和运营模式。

5

      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文化企业大有可为。广大文化企业要坚定文化自信,当好守正创新的示范者、深化改革的排头兵、转型发展的领头雁,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应有贡献。

肩负文化使命推进文化创新推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8·21”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文化供给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这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着力点。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国文化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活跃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有着新期待,新形势赋予新使命。我们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不断升级,向往更多的消费方式、更新的文化体验、更高的精神追求,迫切需要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我们看到,实现高质量发展既对我国经济提出了新要求,也是对文化产业提出的新要求,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科技变革新趋势、人民生活新期待,迫切需要深化文化改革创新、提升文化发展质量。我们看到,中华文化热持续升温,世界更加渴望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向世界更好展示自己,迫切需要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以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文化使命,聚焦文化主业,以守正创新为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内容创新能力、优化文化产品供给,助力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6

      对于文化企业来讲,优秀的产品、优质的内容、优良的服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基。“30强”文化企业,除了规模大、效益好之外,很重要的是都有很强的创新创造力,都有一批在市场上叫好又叫座的“拳头产品”。但总体来看,质量高、口碑好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加强内容创新、优化供给内容的任务还很繁重。一是突出思想内涵。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好的精神文化产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甚至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广大文化企业要有崇高的文化情怀,坚持内容为王、质量第一,以优秀的文化产品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更好地引领社会风尚。二是对接受众需求。要主动适应群众多样化、分众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选题更精准、表达更精准、对接更精准上下功夫,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以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赢得受众、赢得口碑、赢得效益。三是发扬工匠精神。文化艺术需要创意,文化精品需要打磨。要发扬精益求精、“十年磨一剑”的匠心耐心,深入实施精品创作工程,完善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奖惩考评等扶持提升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出精品的激励引导机制。

7

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文化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承担着教育人、引导人的特殊职能,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优先。广大文化企业要肩负起文化使命,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不越底线、不碰高压线,努力打造有影响力、美誉度的知名品牌,做有责任、有温度的优秀文化产品提供者、服务者,做真善美主流价值的传播者、引导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