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华发行集团

第一季第三讲:拓印融入生活,传统文化发新芽

发布时间:2018-12-04 分享:

TIM图片20181108110512


      你想过让你们家的柜门、凳子、饭勺、茶罐都变成艺术品么?

      6月12日,《新华讲堂》就迎来了一对伉俪,他们通过拓印、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方式,把自家的木头、石头、金属等不同材质的物品都变成艺术品,甚至连即将下锅的海马、小孙女的脚丫,都一并成为他们的艺术题材,被制作成为艺术品。有趣的是,这些作品不仅在全国举办展览,甚至入选庆祝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东方视角”世界华人艺术大展。

      这对伉俪,就是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张仃艺术中心研究员侯军、李瑾夫妇。当天,他们联手,不仅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充满诗意的传统文化讲座,还把《新华讲堂》变成了一个博物馆,现场举办了一场微型拓印展,并为听众演示了拓印的全过程。

      以“中华传统文化与诗意生活”的主题,侯军率先开讲。侯军从“我家的三个展览”讲起,分享自己家的经验,向大家介绍今天的都市人家应该怎样建设家庭文化、诗意地栖居。

传统文化的复兴,可以从每个家庭做起

      从2013年开始,侯军、李瑾与他们的女儿乐乐,分别以“集印为诗”“我拓我家”“诗意丹青”为主题,举办了3个不同的展览。

      有趣的是,侯军一家举办的这三个展览,都是玩出来的。“集印为诗”是侯军收集篆刻“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闲章,在用印章制作贺卡时迸发的灵感,从而将这些闲章集聚成诗词,无意中玩出来的新花样——集印诗。而“诗意丹青”则是由侯军与女儿乐乐作诗,联袂两位画家共创以诗为题进行创作之后,形成的诗画展览。李瑾的“我拓我家”则把家里的茶罐、砚台、柜门等进行拓印,让高冷的拓印艺术变得充满生活趣味。

      一个家庭,让古老的篆刻、拓印、诗歌、书法和绘画跨界,玩出别有趣味的三个展览,也让藏在深闺人少识的篆刻、拓印等冷门艺术走进普通读者的视野。侯军说,中央前不久发布了一个《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文件,因此可以说普及和弘扬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但是怎么样实施,如果只是开开研讨会肯定不行。

    “我的一个想法就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就是家庭,要弘扬传统文化关键也在每个家庭。我们家是这么一个实践的案例,还在继续当中,不一定是成功的,但是已经开始走出了一个步。”在侯军看来,中华文化要真正的崛起,还面临着漫长的艰巨的道路。“我们这个文化的复兴要从每个家庭做起,我们家只是在这场伟大的文艺复兴中的一个探路的小卒子。我们希望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能够投身到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工程中,小卒子过河顶大車啊。我们千千万万小卒子过了河,就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主力军的生力军,我们的文化传承工程就真是落到实处了。”

生活中处处有美,传统文化并不高冷

      在讲座现场,侯军与李瑾还特意带来一块汉砖,为大家演示了传拓技艺。

      将宣纸打湿,覆在汉砖有图案的一侧,先用鬃刷轮番拍打,让宣纸和汉砖紧密贴合,再用拓包染上朱砂拓印,晾干后就是一张布满花纹的拓片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拓印往往是以碑刻、画像砖等为文物为对象。但是在李瑾的手底下,家里的一切都成为可拓印的艺术品,汉砖、瓦当、青铜、玉雕、香炉、镇纸、砚台、扇骨、柜门……只要有形状、有图案、有文字,都成了传拓的对象。

    “其实很简单,不要把它想得那么复杂。”关于传拓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侯军、李瑾看来,只要是具有艺术性、凹凸感的物品,都可以做拓片。更值得一提的是,她所拓印的拓片,还邀请朋友借“图”发挥:或题跋、或鉴赏、或作画。因此,在有的拓片中,汉砖变成了一方长桌,桌边则是苏东坡在观砚品茶;砚台化身一轮明月,吸引一众鱼儿遥望奔月……这些题跋与化作点染成趣,密切配合,让一幅拓片变身为诗情画意的艺术作品。

      经她之手,拓印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侯军则直言:“传统文化其实并不高冷,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我们就是玩。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诗意栖居的生活中,只要你懂得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Baidu
map